close

  彭曉芸
  比“星期五躲貓貓”策略更為積極的,便是先發制人的主動溝通姿態。實際上,廣州近期熱議的不少公共議題,如停車費爭議,如是否新建BRT線路,均可採用社交媒體作為公共議事廳,並由相關機構發佈背景資料供討論,先行收集民意。主動向前一步先行收集民意,有利於提高政府決策的效率,而不至於像各地的PX項目那樣,反覆上演“悄悄規劃——民意反彈——迅速撤退”的鬧劇。
  政府信息發佈中的“星期五現象”引起了輿論的關註。這是政府在輿情應對中根據傳播規律總結出來的“策略”,企圖打個時間差來降低輿論熱度,規避公眾輿論對相關政務信息的質詢。不得不說,這是政府在信息公開工作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潛規則”,可謂深諳社交媒體時代的民意反饋特質,利用周末處於輿情熱度曲線谷底,達到既完成信息公開任務,又盡可能降低輿論關註度的目的。
  輿論對政府的這種選擇性“碰巧”的信息發佈技巧,還只能揣測不能坐實,只能評價不能杜絕,因為就程序而言,確實沒有任何法規法則規定政府不能在周五發佈消息。
  不過,凡事必有多種可能性,如果遭遇特別重大的事件,這種“星期五戰術”也有失靈的時候。對那些可能引發集體行動的公共事件而言,周末反倒給了民眾一個動員和組織的充裕時間,由此而引發更大規模的民意訴求行動也時有發生。譬如前幾年發生過的番禺居民反垃圾焚燒事件,居民恰恰就是利用周末時間在社區進行動員和組織,併在後續的很長時間內引發輿論持續發酵。
  也就是說,“星期五策略”對政府而言,即便是有意為之,也只是一個權宜之計,並不利於政務公開和官民協同治理的長遠目標。
  在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民意溝通方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不僅“星期五策略”對提升官民交流的公共理性毫無幫助,就是原來那種擇日隆重發佈的單向信息傳遞模式,也不再適應社交網絡時代的民意反饋機制。一種交互式的即時信息發佈模式正在被不少官方機構所採用和嘗試。如廣東省政法委聯合省平安辦、省維穩辦等幾個機構在新浪微博設立的官方微博——@廣東政法,可謂是運用得較為成功的典型案例。包括一些官員,也以個人名義開通微博賬號,成為溝通民意的個性化橋梁。
  通過即時的、交互的社交媒體平臺,參與其中的先行者不難發現,這種即時的互動模式,最有價值的就是民意收集渠道的暢通和便捷,真實和多樣。不少開通微博賬號的官方機構嘗到了“向前一步”溝通模式的甜頭,利用雙向互動的溝通方式,對不少突發事件或重大公共危機進行了很好的民意疏導,避免了輿論的極化和因民意無處可泄導致的矛盾激化現象。如“@廣東政法”總結出來的“維穩先維權,否則越維越不穩”理念,通過微博上明確的表態和陳述,贏得輿論的良性互動和積極回應。
  對於選擇社交媒體作為信息發佈互動平臺的政府機構而言,其正向績效是收集到越多民意越好,而不是為了完成信息公開的強制性任務。這樣一來,能夠讓信息送達越多人、得到越多反饋,則說明工作越有成效,按照這個評價機制,選擇高峰時段發佈,贏得更多民意反饋,才是這些官方賬號的目標導向。對不再滿足於單向發佈信息的政務微博來說,避開“星期五低谷”反倒更符合他們的效益最大化。
  比“星期五躲貓貓”策略更為積極的,便是這種先發制人的主動溝通姿態,如果我們把它調侃為“周一見”的話。實際上,廣州近期熱議的不少公共議題,如停車費爭議,如是否新建BRT線路,均可採用社交媒體作為公共議事廳,並由相關機構發佈背景資料供討論,先行收集民意。主動向前一步先行收集民意,有利於提高政府決策的效率,而不至於像各地的PX項目那樣,反覆上演“悄悄規劃——民意反彈——迅速撤退”的鬧劇。
  如果能夠有更多的官方機構把進駐社交媒體納入信息公開制度化建設的內容中去,那麼,不久的將來,因懼怕輿論而滋生的“星期五現象”就會自然消退,或許會被主動引領輿論的“周一見”所取代。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原標題:政務信息的單向發佈模式應該改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d71tdjnq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